字母圈小圈故事_我是这样平衡圈子与婚姻生活的
我是一名已经结婚的圈友,婚后的三年多,我忍不住进了圈子,具体原因我自己说不上来,但是我不想让圈子成为弥补我感情缺失的替补品,虽然七年之痒期间,感情会经历空窗期,但是我觉得如果让圈子来填充,是很危险的
有人说产生情欲的多巴胺,分泌最多的时间大概只有三年左右,我觉得是有道理的,可能我进圈是因为我的婚姻过了保鲜期
但我觉得我的婚姻,还有一段段我过去的回忆,一起牵手看过的电影,分享过的歌曲;吃过的某个味道,都已经幻化成了记忆里不可割舍的某个部分
这些我忘不掉、我也没法走出这些回忆在圈里找个人一起实践,是啊,记住事比记住人要容易得多
圈子的确具有吸引力,但就算是再吸引我的实践,再有趣的主,我会说的都是“不如去看看”,尽管我这个家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,甚至觉得索然无味
但我觉得不该是靠着吸引力和新鲜感维持婚姻,而是靠着我跟他,两个人共同开启新的生活,本就不易。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互扶持;一起走过人生的每段路,过上期待的生活,婚姻就是彼此的归宿
在《约翰·克利斯朵夫》这本书中,罗曼·罗兰说:“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去了,因为过了这个年龄,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,此后的余生都要在模仿自己中度过,日复一日,更机械,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,所思所想,所爱所恨。”而时不时的疯狂,时不时的出格,就像一次次新生,不断赋予人生新鲜的活力
《重庆森林》中也有段台词:“秋刀鱼会过期,肉罐头会过期,连保鲜纸都会过期,我开始怀疑,在这个世界上,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?”
婚姻似乎和罐头一样,也有保质期,经历了暧昧期的迷人,热恋期的甜蜜,一段感情终究会走向“倦怠期”,我们不再对彼此有好奇心和新鲜感,不再因为对方的一颦一笑而心跳加速
有人说,爱情需要不断创造新鲜感,保持心动与爱,也有人说,当你发现新鲜感逝去之时,真正的爱才开始浮现
但比较麻烦的地方就在于我对婚姻没了新鲜感,可我对圈子却有了深深的依赖感
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做过一项调研,对象是7个城市的640名已婚人士,发现婚姻倦怠的比例达到26.6%。也就是说,每10个结了婚的人,就有3个感到倦怠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不再互道晚安,不再因为一条短信而心跳加速,不再像过往那样亲密无间……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,叫做“边际递减效应”
对待同一个东西,消费的次数越多,从中获得的快乐会逐渐减少,这种现象,在情感世界中同样存在
我爱他的方式并没有变,可是随着次数的增加,对方已经把这种爱视作理所当然,甚至不认为你在付出
追逐圈子,会陷入死循环,婚姻的保质期,也许就像莫文蔚唱的——“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,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,除了激情褪去后的那一点点倦。”
追求圈子,是我贝贝的本能。“吃腻了炸酱面,就总想试试换个口味。”想要一直追求圈子,代价就是你永远逃不过圈子和婚姻的死循环
真爱并非与生俱来的,而是相互成长,相互救赎,有人说,喜欢是新鲜感,但爱是责任感。感情进入倦怠期,成熟的人选择面对,长不大的人选择逃跑,婚姻不是结局,只是一个起点
知乎上有个问题:“恋爱半年,女朋友觉得没有了开始时的新鲜感,怎么办?”,很多人以为在一起是个“结局”,但其实它只是个“开始”
时间和现实的关系很重要,时间一久,柴米油盐埋葬了激情,所有事都变得理所当然,不再神圣,当初信誓旦旦的承诺,热烈甜蜜的爱意,都消散在生活中
如果时光可以倒流,我选择找个圈里人结婚会不会更好呢?
我想起了我们这段婚姻最初萌芽的地方,想起了彼此最好的样子。其实内心一直有爱,但是却被时间和生活压力掩盖了,不懂得表达
婚姻一直都在,只不过是人变了。所谓没有新鲜感,只不过是大多数人懒惰的借口。没有不新鲜的感情,只有不新鲜的人
两个人在一起,保持不断学习和共同成长,才会享受快乐和惊喜。爱婚姻的新鲜感,不是换一个“圈里人”体验旧事物
而是两个“旧人”一起,试着去探索未知的领域,体验新的乐趣
王小波曾经对李银河说,“我们就像两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,一会儿发现个贝壳,一会又发现个贝壳,乐此不疲,哪有时间厌倦?”
昨晚的文章也比较精彩
学生君有话说
来自于 www.bdsmbd.com 布道字母圈本文源自:汉责文化